怪哉!从东汉末年至魏晋,这股“风”刮了数百年之久
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上方“岳麓书社”关注
东汉末年,大约当桓帝、灵帝之时,在知识分子中兴起了品评人物的风气。
当时太学生三万余人,以大名士郭泰、贾彪为首领,公开评论朝政,褒贬人物。在他们的倡导下,州郡官学的学生、私门弟子和地方的名士,也展开同样的活动。这样,从京师到地方的学生、名士和部分称为鲠直派的官员,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士人集团。
这些人给他们认为最优秀的人物褒以种种称号。
如陈蕃、窦武、刘淑号为“三君”,即士人的三位首领;
李膺等八人号为“八俊”,即八位俊杰;
郭泰、范滂等八人号为“八顾”,即八位德行高尚之士;等等。
地方士人也评出本地的几“俊”几“顾”之类的优秀人物。
对于把持朝政、腐败贪残的宦官外戚及其党徒,士人集团则进行猛烈的攻击。被攻击的宦官外戚既恨他们又怕他们,时时准备着报仇雪恨。一些不属于主要攻击对象的官员,害怕受到士人集团的恶评,便尽力讨好他们,原有的不正之风也有所收敛。
从东汉末年兴起的这种品评人物之风,延续到魏晋,大约流行了百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这可算是个独特的现象。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主要的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和当时的政治状况有关。
东汉末年的政治十分混乱。从汉安帝起,连续四个皇帝都是年幼继位,先后由六个皇太后临朝执政。这些皇太后自然要依靠宦官外戚掌握政权。宦官外戚中的大多数人本无德才,更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只是凭借和皇帝的贴身关系和裙带关系,得以执掌大权,他们唯一关心的是抓住权力和谋取私利。因此,他们必然排斥贤良,任人唯亲,把自己的父兄子弟亲族都委以重任,网罗一班贪图势利的小人作为羽翼,控制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他们的所作所为无非是祸国殃民,贪污腐败。宦官外戚又争权夺利,互相残杀。无论他们谁胜谁败,谁掌权,谁失势,一律是百姓遭殃。
广大的知识分子和一些鲠直的官员,既不满意宦官外戚的胡作非为,又不满意他们任人唯亲,阻塞了自己仕进的道路,便团结起来进行舆论的抨击。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后汉书·党锢传序》)封建统治秩序并不严密,存在着一些漏洞,因而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乘隙而起,公开评论朝政,褒贬权贵人物,得以畅行一时。后来,这些知识分子为这点“自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遭到朝廷残酷的镇压,被抓的抓,杀的杀,关的关,或被宣布禁锢终身,不得做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
其二是和当时选拔官吏的制度有关。
汉代选官的制度名为察举和征辟。
察举就是由地方(州郡)以“贤良”“孝廉”“秀才”等名目,把有名望、有德行的人才推荐给中央,经过考核,任以官职。
征辟是由朝廷、地方官府直接进行征聘。名望和德行首先来自乡里的评论,所以舆论起着很大的作用。
官方的察举和征辟,加上民间品评人物的活动,起过一定的好作用,它鼓励士人注重操行,洁身自好,接受舆论的监督。但是,由于政治的腐败黑暗,特权、贿赂、请托的污弊越来越严重,士人沽名钓誉的现象也随着产生,造成了“选举乖实”的结果。当时民间流传一首民谣,讽刺这种丑态: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抱朴子·审举》)
曹魏时代,改行九品中正制度。
办法是:郡邑设小中正之官,州设大中正。小中正把所属地方的人才品评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报告大中正。大中正再核实,上报中央政府的司徒,司徒再核,然后送交尚书选用。
人才分为九等,标准就很难定,担任中正之官的人,不可能个个公正无私又有知人之明,特别是当时门阀制度森严,真正的人才得不到平等的对待。这种制度施行的结果,也是流弊丛生,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歪曲现象。
无论是察举和征辟,还是九品中正制,官方都要品评人才。民间呢,由于这事关系着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亲族乡党的切身利益,“有名者入青云,无闻者委沟渠”,自然也十分关心。所以,官方评人物,民间也要评人物。这就是品评人物成为社会风习的又一重大原因。
品评人物既成为社会普遍关心又广泛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又长期持续地进行着,必然产生不少的问题和争论,以及不少的经验和教训。这时,需要有人把它们集中起来加以研究,提升为理论,著述成文章。刘劭就是顺应时代需要做了这样一项工作,撰写了《人物志》一书。在他之前和同时可能有不少人做了同样的事,但现在已无法查考了。已故的当代哲学家汤用彤先生指出:
“《人物志》者,为汉代品鉴风气之结果。其所采观人之法,所分人物名目,所论问题,必均有所本。惜今不可详考。”(《魏晋玄学论稿》)
《人物志》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最早的人才学著作,是我国古代系统介绍品鉴、选拔人才的经典之作。
全书共三卷十二篇,分别为九征、体别、流业、材理、材能、利害、接识、英雄、八观、七缪、效难、释争,系统阐述了古代识别人才的原则、标准和方法。
在重视人才的今天,《人物志》中对人才鉴别的准则和方法对今天的人力资源管理依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节选自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人物志》前言,作者柏原
推荐阅读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人物志》
导读 注译:柏原
定 价:¥18.00
李德裕:余尝览《人物志》,观其索隐精微,研幾玄妙,实天下奇才。
钱穆:我年轻时读《人物志》,至“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一语,即深爱之,反复玩诵,每不忍释;至今还时时玩味此语,弥感其意味无穷。
南怀瑾: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当当购买戳👇
京东购买戳👇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公众号: 岳麓书社
觉得今天的推送还不错?
顺手关注一个呗!
(长按识别左方二维码即可~)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岳麓书社店铺尽享好书~